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督俞

督俞

经穴名,代号BL16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别名高盖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背部第六胸椎突下旁开1.5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寸半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肩背神经,第六、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深层为外侧支;并有第六肋间动、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。主治心痛腹痛肠鸣呃逆;以及心绞痛,乳腺炎,银屑病等。斜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针石

    出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。即砭石。见该条。

  • 白鼻痧

    病名。见《重刻烂喉痧辑要》。即白面痧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镇痉

    同解痉。详该条。

  • 木癞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由毒邪入肝经而发病。初起肤如虫癣,大小不一,形色不同,久则连片,腐烂腥秽,面目作痒,眉睫脱落。相当于瘤型麻风晚期。

  • 曲角

    人体部位名。指鬓发上部向前突出的部分。足少阳经的颔厌、悬颅、悬厘穴所在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耳前角上各一,耳前角下各一。”王冰注:“谓颔厌二穴也,在曲角下,颞颥之上廉。……谓悬厘之二穴也,在曲角上,颞

  • 陆瘦燕

    【生卒】:1909~1969【介绍】:针灸学家。本姓李,字昌,因从舅姓,改姓陆。江苏昆山人。父李培卿,针术精湛,瘦燕秉承家学,亦精是术。十八岁赴上海,并在昆、沪两处设诊,后定居沪上。建国后,在上海市公

  • 张遂辰

    【生卒】:约1589~1668【介绍】:明末清初医家。字卿子。祖籍江西,迁居杭州。年轻时体弱多病,医治无效,于是查阅古今医书,钻研医术,不仅治愈己病,且行医当地,很有名声,四方求治者很多,以致后人称他

  • 孖生

    即双生。详该条。

  • 蜡烛扦草

    见苏州医学院《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宝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十三指形

    小儿指诊法。小儿指纹的十三种形状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又名虎口纹十三形。即第一,流珠形,只一点红色见于风关,主饮食所伤,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。第二,环珠形,其点差大,主脾虚停食,胸膈胀满,烦渴发热。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