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学著作。3卷。日本。大西葆光撰于1860年。本书广引历代医家之说,阐述常见27种脉象所主病证。又摘录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有关脉诊之原文,结合个人临床心得,分析其病证及治法。书中或因脉论证,或因证
古病名。又名传尸。《外台秘要·传尸方四首》:“传尸,亦名转注。”详转疰、传尸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,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官员,始设于1288年(至元二十五年),官阶为从六品。
证名。指肝受寒邪所致的病证。《金匮要略·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:“肝中寒者,两臂不举,舌本燥。喜太息,胸中痛,不得转侧,食则吐而汗出也。”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五脏中寒证》:“肝中寒之状,其人洒洒恶寒
运气学说术语,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按五音建运理论,角代表木运,故不及之木运称为少角。
舌边红而中有黑滑苔。为伤寒失汗,表热里寒而夹冷食结滞于胃,宜温中通下;夏月中暍见此舌者,人参白虎汤主之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见《闽南民间草药》。为野烟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注。即商曲。见该条。
见妇人良方条。
【介绍】:见程邦贤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