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即太白参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闹羊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解剖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眼睑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喻昌条。
证名。指骨痿。《医宗必读·痿》:“肾痿者,骨痿也。”详骨痿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太医院低级官员。共8人,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
病名。即直肠泻。《医宗必读·泄泻》:“直肠泄,食方入口而即下。”详直肠泻条。
病证名,指小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。小儿脏腑娇嫩,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,不论外感六淫,内伤脏腑,都能引起发热,并且感邪之后,最易化热,热甚则伤阴,阴损及阳。所以,小儿发热的表、里、寒、热、虚、实的变化,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千日红之别名,详该条。
足跟痛的别称。《医学入门·脚气》:“脚跟痛,有血热者,四物汤加知母、黄柏、牛膝;有痰者,五积散加木瓜,或开结导饮丸。”详足跟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