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白藓皮汤

白藓皮汤

①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方。白藓皮、款冬花车前子柴胡、炒枳壳黄芩各一两,百合二两,菊花蔓荆子各一两半,炙甘草五钱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水煎,食后及临卧服。治目睛翳膜,及瞳人上有物,如蝇翅状,令人视物不明。②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八册方。白藓皮、麦门冬茯苓、炒杏仁细辛白芷各一两半,桑白皮石膏各二两。为粗末,每服三钱,先煮大豆取汁,再与他药同煎,不拘时服。治肺受风邪,面色枯白,面颊时赤,皮肤干燥,鼻塞干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肝郁

    肝气郁、肝气郁结的简称。见《赤水玄珠·郁证门》。肝有疏泄的功能,性喜升发和疏泄,如因情志不舒,恼怒伤肝,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,均可引致肝郁之证。表现两胁胀满或窜痛,胸闷不舒,胁痛常随情绪变化

  • 睑中生赘

    病证名。《古今医统》:“此症脾胃积久而发出,以致睑内生赘如粟如黍,或有血块,俱以手法去瘀血,服活血清热药。”

  • 五虎粉

    《疡医大全》卷七方。白矾(飞过)、火硝(用雄猪胆三个取汁拌晒干,同矾研合)各二两,雄黄八钱五分,朱砂一两(同雄黄研细合一处),水银一两五钱。先将硝、矾末堆铁锅底中心,用手指按一窝,再将朱、雄末倾放硝、

  • 制绒

    中药炮制法之一。将药材的纤维捣碾成绒状。如将艾叶制成艾绒,使其易于点燃,宜用于灸法。

  • 浮热

    ①指外感初期的轻症发热。②指阴寒盛于内,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。

  • 李伦青

    【介绍】:见李纪方条。

  • 泡通珠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博落回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香樟木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樟木。详该条。

  • 八月炸藤

    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木通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急性胰腺炎

    急腹症之一。系胰腺的急性炎症。多因情志不畅、饮食不节、外感风寒湿邪或蛔虫内扰,手术损伤等因素而致。症见上腹部突发性剧痛,痛引肩背,伴发热,恶心呕吐,便秘尿黄。如湿热炽盛,熏蒸胆汁外溢,可见黄疸;热盛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