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痰饮

痰饮

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》。古称澹(亦作淡)饮。指体内水湿不化而生饮酿痰。①为多种饮证痰证之总称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痰饮诸病候》:“痰饮者,由气脉闭塞,津液不通,水饮气停在胸府,结而成痰。”因饮停部位、久暂不同,分为流饮留饮癖饮支饮溢饮悬饮肺饮伏饮积饮等。《赤水玄珠》卷六:“痰饮,胶固稠粘者痰也、清而稀薄者饮也,痰饮为病,所感不同。”《景岳全书·痰饮》:“痰之与饮,虽曰同类,而实有不同也。盖饮为水液之属,凡呕吐清水及胸腹膨满,吞酸嗳腐,渥渥有声等证,……是即所谓饮也。若痰有不同于饮者,饮清沏而痰稠浊。”痰饮的形成,多因肺、脾、肾功能失调,水液输化失常所致。治宜温补脾肾固本,利水逐饮治标。②饮证之一。因饮邪留于肠胃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》:“其人素盛今瘦,水走肠间,沥沥有声,谓之痰饮。”治宜温阳化饮,方用苓桂术甘汤金匮肾气丸等。本证一名流饮。参见流饮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治法

    治疗疾病的方法,其内容包括两方面:①指治疗疾病的手段,如药物、针灸、导引、气功、推拿、外敷、手术、心理治疗等各种治疗疾病的手段。②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。指在治疗原则指导下,根据辨证论治精神而确立的治病方

  • 水雁

    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海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气立

    气,谓生气,在人体则指真气;立,谓确立、独立或健全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内外调和,邪不能害,耳目聪明,气立如故。”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根于外者,命曰气立。”王冰注:“根于外者,生源系地,故其所

  • 金沸花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旋复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程心源

    【介绍】:见程式条。

  • 手心主标本

    六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手心主之本,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;标,在腋下下三寸也。”马莳注:“手心主即手厥阴心包络经之本,在掌后两筋之间,即内关穴,标在腋下三寸,即天池穴。”

  • 水花

    即水痘,详该条。

  • 封纪

    名词。出汉·马王堆医书《天下至道谈》。即玉门或曰阴户。详该条。

  • 朱一麟

    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应我。甘肃泾川人。先学儒,后学医。看到当时治疗痘疹的书籍不够完备,于是根据过去文献,编集摘要整理了一部治疗痘疹的书《摘星楼治痘大成集》。

  • 胃热渴

    渴证之一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九。因脾胃实热灼津所致。症见胸膈烦闷,口渴引饮。治宜清胃生津,用猪肚丸、赤茯苓散、玉女煎等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