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疫疠

疫疠

病名。①指具有强烈传染性,可造成一时一地流行的疾病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。又名瘟疫时气。《医学入门》卷四:“疫疾如有鬼疠相似,故曰疫疠,又曰时气。”参见瘟疫、时气等条。②指湿温有强烈传染者。《六气感证要义·湿温》:“湿温一证,即藏疫疠在内,一人受之则为湿温,一方受之则为疫疠。”③指大头痛,溃裂脓出而又染他人者。《此事难知》卷下:“大头痛者,虽为在身在上,热邪伏于己,又感天地四时非节,瘟疫之气所着,所以成此疾。至于溃烈脓出,而又染他人,所以谓之疫疠也。”参见大头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下哺(bū 逋)

    指申时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肝病者,……下晡甚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
  • 家用膏丹丸散方

    见疡科心得集条。

  • 天数

    天赋的度数,即指生命过程中生长、盛壮、衰老的自然过程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人年老而无子,材力尽邪?将天数然也?”

  • 刺疔捷法

    书名。①清·张镜撰。1卷。刊于1876年。首论治疔要言,次为全身穴位图,末为治疔歌(为各种疔症的取穴法)。书后附有神效疔膏方。本书后收入《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》。②旧题清·孙德章家藏。撰年不详。1卷。内

  • 徐彬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忠可。浙江嘉兴人。为名医喻昌弟子,继喻昌之论,研究仲景之学,尊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为医中之“六经”,编撰有《伤寒图论》(1667年刊行》、《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》(1667年刊

  • 盛僎(zhuàn 撰)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盛寅条。

  • 逆顺肥瘦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主要论述对肥人、瘦人、肥瘦适中的人以及壮士、婴儿等不同体质在针刺治疗中分别运用不同的手法,就是顺;相反的就是逆。文中还列述了三阴三阳经脉的走向和气血上下逆顺的关系。故名。

  • 痞积

    病证名。指过食生冷油腻所致的痞块。《医林绳墨·痞块》:“有因好食生冷油腻而食所得者,名曰痞积。”证见胸中满闷,膈塞不通等。参见痞条。

  • 手太阳之正

    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手太阳经别,见该条。

  • 提插行气

    行气法之一。指用提插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。《针灸大成》:“徐推其针气自往,微引其针气自来。”又:“推之则前,引之则止。”盖推指插针,引指提针。意指提插可以加强针感和促使它扩散传导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