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杜婴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肉苁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恼怒伤肝,肝气怫郁,木燥火生,筋膜干急所致的痿症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肝热痿软之症,汁溢口苦,两胁攻刺作痛,筋膜干急,筋缩而挛,此《内经》肝热痿弱之症也。”治宜疏肝理气,滋水涵木,舒筋活络等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。即漏芦汤第一方,见漏芦汤条。
见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。即经行先期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汇言》。为干苔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红旱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五脏论》1卷,已佚。
病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厥阴筋病。《灵枢注证发微》:“此证当发于九月之时,故名之曰季秋痹也。”详足厥阴经筋病候条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指肌肉干枯萎缩。多由外邪乘虚内侵,气血衰少,肌肉失于濡养所致。本证可见于虚劳、偏枯、痿、痹等。参见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