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烙治法

烙治法

外治法名称。又名烙铁法。此法宜用于乳蛾喉瘤等病。先以消毒之小手术刀,于瘤体或乳蛾上轻轻割划预定的治疗部位(亦可不割划)。再根据乳蛾、喉瘤体之大小,选择大小不同之烙铁,先在酒精灯上烧红,蘸香油少量,并在压舌板上轻点一下(以防油多烫伤健康组织),趁热烙其划割之部位,一触即起,不宜久停,可视喉瘤体之大小,每侧烙5~50烙(初次宜3~5烙,以后渐加),烙后吹冰硼散。宜每隔2~3天烙治一次,以烙平为度。注意:①烙铁须烧红,凉则无效。但应防止烫伤健康组织。②烙以前须蘸香油,以防烙铁与肌肉粘连,且香油有清润烙痂作用。③小儿或因精神恐惧,不能合作者忌用本法。④有表邪者,不宜施烙法;喉瘤色暗红,咽喉干痛,颈胀,烦闷,脉弦数者不宜施烙法。⑤术后忌腥辣,烟酒,并暂不宜作剧烈活动;防止暴怒及高声谈唱。⑥术后可服六神丸疏风清热之品。如银翘散清咽利膈汤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潜斋简效方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王士雄辑。刊于1853年。本书收录民间验方,分为头风、面皱、肺痈等40余类,约100余方。选方大多简便实用。末附王氏所撰《潜斋医话》。

  • 阳维脉

    奇经八脉之一。见《素问·刺腰痛论》。其循行路线,据《奇经八脉考》载:“阳维,起于诸阳之会,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,……循膝外廉,上髀厌,抵少腹侧……循胁肋,斜上肘上……过肩前……入肩后……上循耳后……下

  • 曲牙

    ①人体部位名。亦称曲颊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太阳之筋……上曲牙……。”详曲颊条。②经穴别名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曲牙二穴。”王冰注“为颊车穴也。”后《针灸聚英》等作颊车别名,见该条。

  • 猴疳疮

    病证名。又名猴疳。新生儿臀部发红,重者蔓延全身,甚则皮肤发红,随即大片皮肤脱落。《保婴易知录》:“猴疳者,状如圆癣色红,从臀而起,渐及遍身,四周皮脱,中露赤肉,若猴之状,乃胎中毒邪,蓄于肾脏所发。”内

  • 悍药

    悍,强悍;悍药指其性燥烈。强悍的药物,如金石药之类的砒霜、硫黄等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悍药入中,则邪气辟矣,而宛(郁)气愈深。”

  • 张柏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世茂。祖籍安徽,后迁居到兰溪(今浙江兰溪)。少时学儒,因为父病而学医。治病效果较好,多用补法。著有《医案》一书,已佚。

  • 枕骨

    ①骨名。又名后山骨、玉枕骨、乘枕骨、后枕骨。详后山骨条。②窍阴(头)穴之别名,出《针灸聚英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乳突后上方。

  • 五谷之府

    指胃。胃主受纳谷食,故称。《灵枢·本输》:“脾合胃,胃者,五谷之府。”喻胃为水谷汇聚之所。又称水谷之海(《灵枢·海论》)。

  • 外感呃逆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呃逆论》。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。邪传半表半里,抑遏少阳者,症见身发寒热,呕逆作呃,脉弦大。治宜和解,用小柴胡汤。热邪结里者,症见内热口渴,唇焦便赤,脉沉数。治宜下热,用承气汤。

  • 琼瑶捷径灸疾疗病神书

    见琼瑶神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