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溃疡病急性穿孔

溃疡病急性穿孔

急腹症之一。属祖国医学胃腕痛、厥心痛范围。多由平素脾胃虚寒肝气犯胃,复加饮食不节,情志不畅,气血骤闭而发为本病。症为胃脘部突发性剧烈疼痛,迅及全腹,腹硬拒按,汗出肢冷,恶心呕吐,气促脉数或脉微欲绝,舌苔薄白,后则转黄;晚期热邪伤阴,易于亡阴亡阳,并发中毒性休克,少数患者湿热未尽,遗有腹腔残余脓肿。治疗分三期进行。第一期为穿孔发生到穿孔闭合,由于中焦气血骤闭,治宜疏通气血,缓急止痛,防止郁热扩散。以针刺为主,取足三里中脘梁门天枢内关诸穴,配合半坐卧位,禁食,胃肠减压及输液以扶正祛邪。第二期从穿孔闭合到腹腔渗液完全吸收,以清热解毒、峻泻实热为主。用凉膈散大柴胡汤化裁,清除腹腔感染。第三期为胃肠气血已和,热邪渐退,可按病情继续用药。能使大部分患者免于手术而治愈。但有中毒性休克,复杂性穿孔,腹腔渗液多者,或用非手术疗法积极治疗观察10小时无效,且病情恶化者,均应行手术治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饭花

    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密蒙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缩沙蜜

    出《药性论》。为砂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闷肠生

    出《大生要旨》。即婴儿生下后不啼哭。详闷气生条。

  • 长针

    针具名。九针之一。又名环跳针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长针,取法于綦针,长七寸,主取深邪远痹者也。”现代所用芒针类此。多用于深刺,以治疗痹症。

  • 四气

    ①又称四性。指寒、热、温、凉四种药性。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疗寒以热药,疗热以寒药。”温与热,寒与凉,只是程度上的差别。此外,还有平性药,性质比较和平,其中也有微寒微温者,仍属于四气之内,故称四气,而不称

  • 急救仙方

    书名。又名《救急仙方》。北宋时作品。撰人佚名。撰年不详。本书原是道教徒抄录的若干种方书的汇编,现有《四库全书》本和《道藏》本二种。四库本系自《永乐大典》中的辑佚本,共6卷。内容有发背、疔疮、眼科、痔证

  • 马蹄

    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荸荠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母疟

    病名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疟病不内外因证》:“亦有数年不差,百药不断,结成癥癖在腹胁,名曰老疟,亦曰母疟。”即疟母、老疟。参见各条。

  • 滇白前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瓦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桑枣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即桑椹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