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六经病之一。由邪热在半表半里所致。本病特征是口苦,咽干,目眩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心烦喜呕,嘿嘿不欲饮食,脉弦等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少阳之为病,口苦,咽干,目眩也。”又“本太阳病不
病名。见清·佚名《眼科统秘》。即绿风内障。详该条。
解剖部位名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即脚趾关节。
病名。生于下颏部的湿疮。出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三。由口津下流,浸渍日久所致。小儿多见患处湿烂,浸淫成疮。内服燥津丹,外用制津丹搽之。相当于口周围湿疹。
即肝郁。详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法罗海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蒲棒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手心毒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病人喜食异物。《寿世保元》:“小儿爱吃泥土,乃脾虚胃热所致,面色青黄,或是虫动。”临床上脾疳、虫积的患儿多有嗜异的症状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鸡骨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