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浸洗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气滞腰痛

    病证名。腰痛之一。见《医学入门》卷三。因忧思或闪挫跌扑而气滞不行所致。症见腰痛连腹胁胀满,其痛如刺,或痛处走注不定。治宜行气调气。可用沉香降气汤、七香丸、乌药顺气散等方。

  • 神圣膏药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三方。当归、藁本各半两,乳香、没药各二钱,黄丹、黄蜡各二两,琥珀、白芨各二钱半,胆矾、粉霜各一钱,白胶香三两,清油一斤,木鳖子(去皮)五十个,巴豆(去皮)十五个,槐枝、柳枝各一百二十条

  • 湿胜阳微

    指湿邪过盛伤害阳气。湿为重浊粘滞的阴邪,能阻滞阳气活动,尤易损伤脾阳,产生面白、胸闷、腹胀、痞满、泄泻,甚则形成水肿等症。因而治湿须要维护阳气,注意通利小便,不得过用寒凉。《温热论》:“湿邪害人最广,

  • 清咽滋肺汤

    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方。玄参、牛蒡子、荆芥、葳蕤、贝母、天花粉、马兜铃、桔梗、麦门冬各等分,甘草量减半。水煎服。治麻后余热,咳嗽声瘖。

  • 删繁本草

    书名。见《通志·艺文略》。5卷。唐·杨损之撰。杨氏“以本草诸书所载,药类颇繁,难于寻检。删去其不急并有名未用之类”(《补注神农本草》),已佚。

  • 妙香丸

    《苏沈良方》卷十方。朱砂一两,牛黄、冰片、麝香各一分,金箔十四片,粉霜、铅粉各一钱,蜡二两,巴豆一百二十个。为细末,制丸,弹子大,每服三至十丸,夜半后入冰片,米汤送下。治小儿正虚夹积,潮热寒热,脘腹胀

  • 逆经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妇科心法要诀》。亦名经从上逆、经从口鼻出、经行吐衄、倒经等。是指经期中或行经的前后,出现周期性的口鼻出血。多因肝经郁火炽盛,经期冲脉气盛血动,血随气火上逆;或阴虚肺热,热伤肺络所致

  • 泻肺散

    ①《银海精微》卷上方。当归、黄芩、秦皮、葶苈子、菊花、旋覆花、生地黄、防风、白芷、甘草、玄参、栀子各一两,桔梗、麻黄、枳壳各半两,地骨皮八钱。为末,每服三钱,桑白皮煎汤送下。治眼风轮生疮或突起,愈后变

  • 青水胆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野棉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徐而疾则实

    针刺手法要领之一。出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。意指针入皮下以后,进针时宜慢,出针时宜快,能使正气深入,为补。参见疾而徐则虚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