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泄风

泄风

古病名。①指风在腠理而致汗泄的病症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外在腠理,则为泄风。”《类经·风证》:“泄风者,表不固也。”《增补内经拾遗方论·泄风》:“腠理为渗泄之门,风若中之,外不得入,内不得出,风搏汗泄,故名泄风。”症见多汗,皮上湿如水渍,口干,不能劳事,身痛而寒。治宜玉屏风散等方。②指皮疹以有瘙痒为特征的病症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风气相搏,风强则为隐疹,身体为痒,痒为泄风,久为痂癞。”参见漏风首风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莲肉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莲子的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政和本草

    见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。

  • 药品辨义

    见博物知本条。

  • 酒寒喉风

    病名。喉风的一种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二:“酒寒喉风,因酒后遇寒而发,两仓平而不肿,有淡红块,四五粒,咽物觉痛,无身寒热,六脉洪大。”

  • 野麦

    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瞿麦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铺地凉伞

    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紫金牛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艾灸补泻

    亦称火补火泻。《灵枢·背腧》:“以火补者,毋吹其火,须自灭也;以火泻者,疾吹其火,传其艾,须其火灭也。”凡火力由小到大,慢慢深入,待火燃尽,灼伤皮肉者为补法。有温阳补虚的作用。如用口吹其火,使之速燃,

  • 温热赘言

    书名。1卷。原题清·寄瓢子述。初附于《三家医案合刻》之后,刊于1831年。此书内容与《温热病指南集》大致相同。内容详参温热病指南集条。

  • 产乳备要

    参见产育保庆集条。

  • 清泄少阳

    和法之一。用清热泄湿的药物以治疗湿热病邪在半表半里(少阳)的方法。如症见往来寒热、口苦、胁痛、胸闷欲呕、小便浑浊,舌质红,苔黄白腻,脉弦滑数等,用蒿芩清胆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