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三七
见《贵州卫生》(11):1959。为水田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卫生》(11):1959。为水田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温热论》。温邪犯肺之后,不顺传气分而迳入心包。主要证候有高热、神昏、谵语、心烦、舌绛,脉数等。
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手足三阳经脉,都会于头,如禀赋不足,阳虚不固,其汗上至头,下至项大出不止,为亡阳的征候。治宜回阳敛汗,用大剂固真汤、参附汤、芪附汤及回阳救急汤之类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多因风邪蕴积肠间,或情志过激,酒食所伤而致。症见肛门肿突,大便难而血出,腹胁胀满,甚或形成脱肛良久不能入。治疗:因风邪蕴积者,可选用威灵仙丸加减;因情志过激而发者,可选
即咽日气。见该条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长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热性病治法之一。有清热解表、清热解毒、清热解暑等。详各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阴交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董汲条。
泛指人体各种寄生虫病。古医籍记载的多指肠道寄生虫。
见《中医杂志》,(12):812,1958。为桃南瓜之别名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