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即黑丑与白丑之合称,详牵牛子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窝儿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即脱囊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康维恂《眼科菁华录》:“睥眦气轮,初如椒疮榴子,或圆或长,状如红豆,此因从内而生,非同瘀积于外易消之比。”即火疳,详该条。
见《甘肃中药手册》。即核桃楸皮,详该条。
出《药性论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花翳白陷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。指自觉咽喉、口腔干燥之症。详口干、渴等条。
①经穴名。代号:GB1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头正中线,入前发际0.5寸,旁开3寸处;或于神庭穴与头维穴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交点处取穴(《铜人针灸腧穴图经》)。另说“在曲差两
七怪脉之一。脉象急数,节律不调,止而复作,如雀啄食之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