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六月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脾主长夏。”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明代始独立设科,参见十三科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橘红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幼科类萃·诸汗治法》:“小儿无疾,但睡中遍身汗出如水,觉而经久不干,此名积症盗汗,脾冷所致。”宜先服三棱散消积,次用益黄散温服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尖尾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。曾任朝散大夫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胖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脚气病之一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三。指风寒暑湿流注足阳明胃经而成的脚气。症见寒热,呻欠,口鼻干,腹胀,髀膝膑中循胻外廉、下足跗入中趾内间皆痛。若风胜者,自汗;寒胜者,无汗、痛甚;暑胜者,热烦;湿胜
①经穴名。代号:GB1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头正中线,入前发际0.5寸,旁开3寸处;或于神庭穴与头维穴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交点处取穴(《铜人针灸腧穴图经》)。另说“在曲差两
书名。系《温隐居海上仙方》的一种传本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