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暑病

暑病

病名。①指邪伏于内,至夏而发的多种热性病。《注解伤寒论》卷二:“中而即病者,名曰伤寒;不即病者,寒毒藏于肌肤,至春变为温病,至夏变为暑病。”②指感受暑邪随即发生的热性病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暑病源流》:“人受暑邪,当时即发谓之暑病。”暑病古称中暍。后世有中暑伤暑阳暑阴暑之分,并有暑风暑厥暑痫暑瘵疰夏伏暑等病。详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嘉庆子

    出《两京记》。为李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金匮要略译释

    书名。南京中医学院金匮教研组编选。本书对《金匮要略》原文论析较详,每篇有概说和结语,对篇内条文,一般有校勘、提要、词解、语译、浅释、选注、按语等部分。编写按中医理论体系广泛参考有代表性的各家注本,方药

  • 红根仔

    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星宿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脐中冷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指初生儿脐带未脱时,脐部受到冷邪侵袭所致的病证。详脐中水条。

  • 妊娠吐酸

    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即胎前吞酸。详该条。

  • 热疳

    病证名。出《颅囟经》。又名肥热疳。疳疾湿热侵入肌肤的一种证型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热疳病多在外,鼻下赤烂,头疮湿痒,五心烦热,掀衣气粗,渴饮冷水,烦躁卧地,肚热脚冷,潮热往来,皆热疳也。”先用胡黄连

  • 五俞穴

    即五输穴。详该条。

  • 臂泰阴脉

    经脉名。即手太阴经。马王堆汉墓帛书载:“臂泰阴脉:循筋上兼(廉),以奏(凑)臑内,出夜(腋)内兼(廉),之心。其病:心痛,心烦而意(噫)。诸病此物者,皆久(灸)臂泰(太)阴脉。”

  • 重订痘疹金镜录

   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。

  • 风癔

    病证名,出《诸病源候论·风病诸候》。即风懿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