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董说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三间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与孙永贤合著《永类钤方》。
见《小品方》。为蚯蚓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毖骨。详该条。
脏腑惊证之一。出金·陈文中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详脏腑惊证条。
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九方。细辛、黄芩、防风、大黄(微炒)各一分,川椒(去目)、蜡各半两。为细末,用清麻油三合煎至紫色,滤过下蜡,为膏,每服用大豆大,点于耳中,日三次。治小儿风热入脑,或因水入而致的耳
①证名。指虚劳病出现元气虚衰的疾患。多因劳伤久病,脾肾阳虚,中气虚损而致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脉沉小迟,名脱气,其人疾行则喘喝,手足逆寒,腹满,甚则溏泄,食不消化也。”治宜温补脾肾,方
【生卒】:十四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号阅耕斋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精于医术,乐于救济乞丐穷人。晚年医术益精,活人更多,死时九十岁。著有《拔萃类方》一书,已佚。
即阳明府病。见《医学心悟》。详阳明府病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