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骨之一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左右耳各一,在鼓室内腔上部,其形似镫,故名。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指漏下之血色赤,淋沥不断。参见经漏条。
病名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三:“紧喉其发暴,咽喉肿痛,痰涎壅盛,声音不出,脓水不入,由膏粱厚味所致,为之实火。”即紧喉风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核桃楸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偃月翳内障。详该条。
①指六腑所属诸阳经的俞穴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刺腑输,去腑病,何输使然?”②与藏俞对举,指六腑所属诸阳经的井、荥、输、原、经、合诸穴,每经六穴,六六三十六穴,左右合之,共七十二穴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
见握灵本草条。
指骨缝。《灵枢·九针》:“八风伤人,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。”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不著撰人。1卷。已佚。
①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七方。山楂肉三两,石碱三钱,半夏一两,阿魏半两。阿魏醋浸,余药为末和丸,白开水送下。治小儿食积、肉积,腹中胀满。②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四方。阿魏(醋化)、山楂各一两,黄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