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佚名《广勤轩遗稿》。系痘疮入眼之俗称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别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即接脊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《医林改错》:“糟鼻子,色红,是瘀血。”详酒齇鼻条。
舌质红而有裂纹。为里热内迫,肺胃阴伤,宜甘寒泻火,育阴生津。
即大肠经虚寒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,手阳明经也。病苦胸中喘,肠鸣虚渴,唇干目急,善惊泄白,名曰大肠虚冷也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喉科心法》卷上:“还食风,生于关内左右,并无小瘰,亦不浮肿。”类似咽后壁淋巴泡增生。
【介绍】:见余午亭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因产时气血暴虚,血虚阴亏所致。症见睡中汗出,醒来即止。产后盗汗与内科杂病盗汗的治法有所不同。一般盗汗患者用当归六黄汤;而产后盗汗却应当调补气血,兼以敛汗,方用止汗散(《傅青主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地不容之别名,详该条。
手厥阴心包络经之简称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