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即太白参,详该条。
《幼科发挥》卷一方。黄连五钱,朱砂二钱半,胆南星一钱,甘遂三分。为末,粟米糊与猪心血杵为丸,芡实大,每服一丸,灯心煎汤送下,日一、夜三服。治小儿发搐,日久不愈,一月一发,或一月再发,病成痫者。
病名。即关节面失去了正常连接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四十五。又名脱位、出臼、骨出、脱髎、脱骱、骱失。多因跌打、坠撞所致。按病因可分为外伤性、习惯性、病理性及先天性脱臼四种。以外伤性为多见。按脱出程度可分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厚朴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通谿。指较小肌肉的会合处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肉之小会为溪。”
指第三胸椎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三椎下间主胸中热。”
病邪侵入的部位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无中其经,邪所乃能立虚。”高士宗注:“使病无中其经,庶受邪之所,乃能立虚。立虚者,使邪即去毋容缓也,此微泻兼补之法也。”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肉苁蓉之药材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异授眼科》。即目眶岁久赤烂。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水苋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