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少阴病误用汗法所致的危候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少阴病,但厥无汗,而强发之,必动其血,未知从何道出,或从口鼻、或从目出者,是名下厥上竭,为难治。”阳亡于下,厥从下起,故称下厥;血从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灯台树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灸体位名。详坐位条。
六吕之一。详六吕、六律条。
即膜原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此言陷于肉肓,而中气穴者也。”详膜原条。
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。又名穿腮毒、穿腮发。多因手少阳三焦、足阳明胃二经风火邪毒上灼而成。或病久脾阳虚衰,无力托毒外出而致者。初起于耳前,并连及腮颊,痛引筋骨,隐隐于皮肤之内,略有小核,渐大如胡桃
指申时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肝病者,……下晡甚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惊吐,见该条。
见流注指要赋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脉疽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