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恶心

恶心

证名。一作噁心。指胃气上逆,泛噁欲吐的症状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一:“恶心者,由心下有停水积饮所为也。……水饮之气不散,上乘于心,復遇冷气所加之,故令火气不宣,则心里澹澹然,欲吐,名为恶心也。”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八:“恶心者,胃口作逆,兀兀欲吐欲呕之状,或又不能呕吐,觉难刻过,此曰恶心,而实胃口之病也。其症之因,则有寒、有食、有痰、有宿水、有火邪、有秽气所触、有阴湿伤胃,或伤寒疟痢诸邪之在胃口者,皆能致之。能察其虚、实二者,则得其源矣。实邪恶心者,其来速,其去亦速,邪去则止。虚邪恶心者,必得胃气复者方愈。且此症之虚者,十居八九,即有挟食、挟痰之实邪,亦必由脾气不健,不能运化而然。治者,当知实中有虚,勿得妄行攻击,以伤胃气也。”脾胃不和者,宜和胃理气二陈汤橘皮半夏汤;胃有寒邪者,宜温中,用理中汤;胃中热者,宜清火,用二陈汤加芩、连,或左金丸等;感受暑热或火盛烦躁恶心者,竹叶石膏汤;胃有痰湿者,宜燥湿化痰,二陈汤、平胃散;胃有食滞者,宜消导,用保和丸;脾胃虚弱者,宜健脾和胃,用香砂六君汤;脾肾虚寒者,宜温补脾肾,用理阴煎温胃饮等。参见呕吐有关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旋螺风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五。即小儿龟头赤肿而痛。多由风热湿毒郁结所致。治宜内服通心饮(木通、连翘、瞿麦、栀子仁、黄芩、甘草),外用土牛膝、泽兰煎水洗。

  • 血虚经乱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。由于血虚而致经行或先或后,或先后无定期,血色淡红,量涩少等。因肝脾血虚者,兼见抑郁不乐,胸乳胀闷不舒,食少腹胀,便溏等,治宜补血为主,方用四物汤,寒加肉桂,热加黄芩;肝

  • 昆仑

    ①经穴名,代号BL60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下昆仑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经(火)穴。位于足部,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。布有腓肠神经;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、静脉。主治头痛,目眩,项强,鼻衄,腰痛,

  • 产后角弓反张

    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即产后病痉,详该条。

  • 惊退而瘖

    病证名。指惊风后出现的失音。多由津液受伤,肺肾阴虚所致。治法详久喑。

  • 恶子

    见《产宝百问》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
  • 通壅。壅塞不通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肺之雍,喘而两胠满。肝雍,两胜满,卧则惊,不得小便。”谓脏气满而外壅于经络所出现胀满等症。

  • 朴硝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又名皮硝。为矿物芒硝经加工而得的粗制结晶。苦、咸,寒。入胃、大肠经。泻热,通便,软坚。①治实热积滞,腹胀便秘。入汤剂或开水溶化服,4.5~9克。②治小儿食积,外敷脐部;乳痈初起及哺乳

  • 瓦鸟柴

    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铁筷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奇恒

    异于平常之意。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:“善为脉者,必以比类奇恒,从容知之。”又《病能论》:“奇恒者,言奇病也。所谓奇者,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,恒者,得以四时死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