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幼幼新书

幼幼新书

儿科著作。40卷。宋·刘昉撰。刊于1132年。本书整理汇集了宋以前有关儿科学的成就。卷1~3为综述部分,包括求子、方书叙例、小儿调理、用药及诊法;卷4~5为初生儿的保育及诊治;卷6为先天疾病;卷7~12论蒸忤、鬾、啼、惊、痫;卷13~17论风寒时气、咳、疟诸病;卷18为斑疹麻痘;卷19~22为热痰、汗、疸、寒逆、癥积诸病;卷23~26为各种疳症;卷27~30为霍乱泄痢、血证、痔、淋等;卷31~32为虫病疝瘕、水饮;卷33~34为五官诸病;卷35~39为痈疽、疮疥、丹毒外伤;卷40论药叙方及引用方书。全书共分547门,凡所征引皆注明出处,取材广博,有较高的参考价值。明·陈履端重刊本书时作了部分删节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经遗篇病释

    见世补斋医书条。

  • 土地骨皮

    见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。为大青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时发时散翳

    病证名。见明·邓苑《一草亭目科全书》。即聚开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脾伤

    指脾脏伤损的疾患。《脉经》卷六:“凡有所击仆,若醉饱入房,汗出当风,则伤脾,脾伤则中气阴阳离别,阳不从阴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候》:“大饱伤脾,脾伤,善噫,欲卧,面黄。”《慎斋遗书·虚损》:“若房劳辛

  • 赤游丹毒

    出《婴童百问》。即赤游丹。详该条。

  • 双缠风

    病名。《喉科秘诀》卷下:“初起耳下一边肿大,或两边肿,连颈下俱肿痛,身作寒热。此因风热上攻。”治宜疏风清热,消肿解毒。用普济消毒饮、防风通圣散等加减。

  • 痰湿

    病因或病证。详湿痰、痰湿阻肺条。

  • 额上黑

    证名。指头额部泛现晦黑的病色。多因肝肾虚衰有热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黄疸病脉证并治》:“额上黑,微汗出,手足中热,薄暮即发,膀胱急,小便自利,名曰女劳疸。”“黄家日晡所发热,而反恶寒,此为女劳得之,膀胱急

  • 实者泻其子

    出《难经·六十九难》。运用五行相生和母子关系的理论,来治疗五脏实证。例如肝木生心火,肝是母,心是子,出现肝实证时,不仅要泻肝,还必须泻心火。如肝有实火,症见头痛、眩晕、耳鸣、急躁易怒、面红耳赤、胁肋灼

  • 棠阴比事

    法医学著作。1卷。宋·桂万荣撰。刊于1213年。本书编录刑法折狱的一些典型案例,各冠以四言标题。其中有一些涉及法医鉴定的内容。现存《四部丛刊续编》影印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