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温阳利湿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反花疮。详该条。
脉象之一。脉来迟缓而呈不规则间歇。《脉经》:“结脉往来缓,时一止,复来。”主阴盛气结,气壅痰滞,积聚癥瘕。《脉诀刊误》:“结、促者,因止以别阴阳之盛也。……阴盛则结,脉徐而时止,虽有止非死脉也……。”
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六方。黄芪、人参、茯神(去木)、麦门冬(去心)、白术、五味子、桂(去粗皮)、熟地黄、陈皮(去白)、阿胶(炙燥)各一两,当归、白芍药、牛膝(酒浸)各三分,炙甘草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三钱匕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一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足少阴肾经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,又名大衄。指耳、目、口、鼻、前阴、后阴九窍同时出血。《诸病源候论·血病诸候》:“凡荣卫大虚,府藏伤损,血脉空竭,因而恚怒失节,惊忿过度,暴气逆溢,致令腠理开张,血脉流散也,故九窍出血。”亦可因
【介绍】:战国时名医。据《列子·力命》载:卢氏曾为季梁治病,技术水平较高。认为季梁的病一不由天,二不由人,三不由鬼,而是病人体质的关系,体现了唯物主义病因观。当时常把卢医扁鹊并称,简称卢扁,作为名医的
水肿的外治法。用巴豆、水银粉、硫黄,共研匀成饼,先用新棉一片,包药布脐上,外用纱布缚约一时许,自然泻下恶水,待下三、五次,去药。食粥调补止泻。适用于湿盛,水肿腰以下为重,男儿阴囊皆肿,兼有腹痛者(《医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黄花远志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