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阳厥

猜你喜欢

  • 髭(zī 资)

    即口上胡须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血气盛则髭美,血少气多则髭恶,血气皆少则无髭。”

  • 清散汤

    《外科真诠》方。茯苓、赤茯苓、当归、栀子(炒炭)、荆芥、黄柏各一钱,防风三分,生地黄、麦门冬各二钱,甘草五分。水煎服。治厥阴肝经虚火外发而致的胡漏丹,症见阴囊下红肿。

  • 金钮头

    出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金扣钮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海马蔺

    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海带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折顶回旋法

   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。用于有明显重迭移位的截断骨折,经拔伸牵引不能复位者。其法在于加大断端成角,使两骨折面同侧边缘接触,再将远骨折段折回,即使骨折面对合。若遇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或背向移位的斜行骨折

  • 泰定养生主论

    养生学著作。元·王中阳撰。16卷。撰年不详。书名取义于《庄子》:“宇泰定者发乎天光”及同书《养生主》篇。书中以道家虚无养生的观点阐述人生由婚后至孕育、婴幼、童壮、衰老诸阶段的生理调摄、疾病治疗,以及五

  • 狼萁

    ①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蕨之别名,详该条。②见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紫萁贯众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李涛

    【生卒】:1901~1959年【介绍】:字友松,良乡(今北京房山)人。毕业于北京医学专门学校,曾任职协和医学院细菌科、中文部兼中外医史课。1935年与王吉民、伍连德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医史委员会(中华医

  • 胸中痞硬

    证名。指胸中满闷不适而按之硬满者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》:“病如桂枝证,头不痛,项不强,寸脉微浮,胸中痞硬,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,此胸有寒也,当吐之,宜瓜蒂散。”《伤寒贯珠集》卷二:“此痰饮类伤

  • 乳下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肘后备急方》:“治卒吐逆方,灸乳下一寸,七壮即愈。”又《千金要方》:“小儿癖,灸两乳下一寸各三壮。”《针灸集成》列作奇穴,名乳下。位于乳头直下一寸处。主治腹痛腹胀,胸胁疼痛,乳肿少乳,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