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诸热

小儿诸热

病证名,指小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。小儿脏腑娇嫩阳常有余阴常不足,不论外感六淫,内伤脏腑,都能引起发热,并且感邪之后,最易化热,热甚则伤阴阴损及阳。所以,小儿发热的表、里、寒、热、虚、实的变化,较成人更为迅速。由于引起发热的病因病理及症状的不同,故其辨证分类有:①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分潮热壮热风热温壮。②《幼科全书》分伤风发热、伤寒发热、伤暑发热、伤食发热、痘疹发热、变蒸发热、潮热、惊热夜热客热癖热血热。③《幼科发挥》分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热虚热实热。④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夫热有潮热、惊热、夜热、余热、食热、疳热、壮热、烦热积热、风热、虚热、客热、癖热、寒热、血热、疮疹热十六者,大同而小异,”还有表热里热表里俱热、半表半里热、骨蒸热等。⑤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分发热为表热、里热、虚热、实热。⑥《幼幼集成》卷三:表里虚实四热为纲,其下以杂证,包括伤风发热、伤寒发热、脾胃虚热、伤热发热、伤暑发热、心热、表里俱热、疳热、壮热、烦热、积热、虚热、客热、心经血热为目。这些分类,虽各有特点,但繁复不全,临床上多结合病因、脏腑见证,以阴阳表里虚实分之,庶可概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腹中

    指腹腔及其内脏组织。如腹腔内脏腑器官疼痛称腹中痛。《素问》有专篇讨论腹腔几种疾病,名《腹中论篇》。参见腹中论篇条。

  • 反转子午拳

    练功方法之一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上体左转呈左弓箭步,两手握拳,贴于胸侧,左臂屈肘外展,使肘与肩平,拳心朝下;右手拳心向下,迅速向前击出,收回原处,上臂外展呈外展位。然后换右弓箭步,交替反复

  • 羊毛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又名羊毛疔瘤。初起头疼身发寒热,状类伤寒,但前心后心有红点如疹形,紫黑者为老,淡红者为嫩。先将紫黑疹点用针挑出,如羊毛状,前后心共挑数处,用黑豆芥麦研粉涂之,汗出而愈;一法用

  • 程高

    【介绍】:东汉时期针灸医生。是涪翁的弟子,郭玉的老师。

  • 白癞

    病名。麻风病的一种类型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由于恶风侵袭皮肤血分之间,郁遏化火,耗伤血液而成;或接触传染而得。初起皮色逐渐变白,四肢顽木,肢节发热,手足无力,患部肌肉如针刺样作痛;或声音嘶哑,两眼视

  • 胎前乳肿

    见静光禅师考定《女科秘要》卷二。即妊娠乳肿。详该条。

  • 寿台骨

    骨名。指颞骨的乳突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寿台骨,即完骨,在耳后。”

  • 烂喉疫痧

    病名。《疫痧草》:“烂喉疫痧,以喉为主。喉烂浅者疫邪轻,喉烂深者疫邪重。”相当于猩红热。参见烂喉痧条。

  • 拔脓消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黄花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李元忠

    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医生。赵郡(今河北赵县)人。精医,治病不问贫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