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下田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王伯龙《养儿宝》。又名闷肠生、梦生、闷脐生、生后不啼。包括寤生、草迷。指婴儿生下闷绝不啼,相当于新生儿窒息。
见《闽南民间草药》。为山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皮部论》。少阴经之阴络。名枢儒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辨证录消渴门》。因胃火炽盛,津液干涸所致。主要症候为嘈杂易饥,大渴恣饮,饮一溲二。治宜滋阴泻火。用闭关止渴汤、止消汤等方。参见消渴、中消等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·论月水》。即激经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瘖同喑。即失音。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十四:“瘖者,谓有言无声,非绝然之不语也。”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、久瘖。此外舌瘖系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,语言謇涩,此喉咽声音如故。详见舌瘖条。聋哑人因耳聋,不会说话
臂的内侧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循臂阴入腋下。”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为王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柿霜加工后的药材名,详柿霜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