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阳气偏盛的人。《灵枢·行针》:“重阳之人,熇熇高高,言语善疾,举足善高。心肺之藏气有余,阳气滑盛而扬,故神动而气先行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为绿映瞳神的晚期证候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八于绿映瞳神证内指出:“瞳神乍看无异,久之专精熟视,乃见其深处隐隐绿色,自视亦渐觉昏……,久而不治,为如金青盲等证。”类黄风内障,参见
即扶桑丸,见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夹竹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名称。元、明的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。元代十三科为:大方脉、杂医、小方脉、风、产、眼、口齿、咽喉、正骨、金疮肿、针灸、祝由、禁。明代十三科为:大方脉、小方脉、妇人、疮疡、针灸、眼、
药物学著作。3卷。清·仲学辂撰。1910年刊行。本书是在《本草崇原》一书基础上增补校订而成。增补的内容主要选自《本草经读》、《本草经解》、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以及《医学真传》、《侣山堂类辨》等书,均标
【生卒】:1190~1257【介绍】:金代文学家。字裕之,号遗山。秀容(今山西省忻县)人。1217~1222年(兴定)间进士,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。晚年从事著作,长于诗文。家藏医书甚多,集亲自应
病名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妇人胎前痰气多者,此症因三焦火盛,故痰气盛,宜用竹沥汤,火降则痰消矣。”(竹沥水冲服之)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学》(江苏省中医学校)。即疝气穴。见该条(图10)。图10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黄堇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