妇科秘传
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。
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。
出《幼科发挥》。即百晬内嗽,详该条。
证名。即瞳神欹侧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多因情志失调,肝郁化火,郁火伤气,气热灼血,以致月经色紫,稠粘,症属实热。治宜清热调经。方用四物连附汤(四物汤加黄连、香附)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一。指外感热病中出现的小便失禁。因邪传心包,神识昏迷,故小便自遗,尿色黄赤,脉数。治宜清心泻火为主,用导赤各半汤;里实而腹满便秘者,可用三化汤;外有表邪者,可用羌活防风汤;挟痰
①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方。前胡、茯苓、龙胆草、细辛、芒硝各三两,杏仁四两,玄参、大青叶各二两,苦竹叶(切)一升。为粗末,水煎,分三次,食后服。治脾热舌本强直,或体重不能行。②《外科全生集》卷四方。黄
舌体枯瘦,中色黑无苔。多因伤寒发汗太过,津枯血燥所致,可用炙甘草汤加减滋养阴血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出《两京记》。为李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姚僧垣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甲乙经》。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赤白相兼的粘液。详赤白带下条。
病名。《疡医准绳》卷二:“虎须疔生于唇下。”证治同人中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