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宋代医家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名医徐道度之父。
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机制,包括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。人体气机活动的基本形式主要为升降出入,若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,则可出现气逆、气郁、气滞、气陷、气闭甚至气机泄脱等病变。
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六。诸骨(鸡、鱼、猪等骨)因饮食不慎而鲠于咽喉,或误入食道或气道。症见咽喉刺痛不已,吞咽困难,甚或唾液和食物中混有鲜血呕出;若疼痛加剧、发热恶寒者,则系合并感染。若异物误入气道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即推骨节法。详该条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瑞香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湿热流注于下焦。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、身重疲乏、舌苔黄腻、胃纳不佳等。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、湿热泄泻、淋浊、癃闭、阴痒、白带、下肢关节肿痛、湿脚气感染等症。
病证名。见《儒门事亲》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八:喉蛾“肿于一边者为单蛾,此其形必圆突如珠。”详乳蛾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纶条。
正骨器械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用熟牛皮一块,长五寸,宽三寸,两头各开两孔,夹于伤处,以棉绳穿之,紧紧缚定。适用于肩部骨折、断碎,尤其是肱骨颈部的骨折固定。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方。黄芪三两,防风一两半,大黄(酒浸)、人参、远志(甘草汤泡,去心)、当归尾(一方作地骨皮)、赤茯苓各二两,漏芦、黄芩各一两。为粗末,每服四至五钱,水煎,食远服。治眼漏,脓水不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