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热邪。六淫中与火同一属性的致病因素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其在天为热,在地为火,……其性为暑。”②热证。辨证的八纲之一,各种原因引致阳气亢盛的病证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阳盛则热。”③治疗方法
出《范汪方》。为大蓟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》。为山蒟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。详见丁奚条。
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三方。茯苓、白术各三钱,薏苡仁、山药各五钱,白果十个,天花粉、甘草各一钱,黄柏二钱,陈皮五分。水煎服。治任脉亏损而致的大人独骨疮,生于颐颏之下。
儿科著作。元·曾世荣撰。3卷。刊于1294年。卷上将儿科疾病编成歌赋75首,供初学者记诵;卷中本论,将儿科病证分别立论43篇(附补遗8篇),介绍了作者的临床心得;卷下信效方,又分成4卷,选录切于实用的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水龙骨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发于肘窝、腘窝的一种湿疮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一。由于风邪袭入腠理兼挟湿热所致。常见于儿童。好发于对称的肘窝、腘窝、踝侧等处。患处皮肤初起红斑,继起丘疹,水疱,瘙痒,搔破糜烂浸淫,时轻时重,日久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指身体瘦弱而月经量少。多属气血俱虚。治宜气血双补。方用四物汤加人参汤。参见月经过少条。
指伤寒的本证、标证及其受病的先后情况。明·陶华《伤寒家秘的本》卷二:“……标者,病之梢末;本者,病之根本。先受病为本,次受病为标……。”参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