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六十九方。蝎尾(微炒)、铅粉各一钱,炮白附子、炒夜明砂各半两,炒僵蚕七枚,青黛一皂子大,冰片、麝香各半钱,炮天南星一分。为末,面糊为丸,芡实大,每服一丸,睡前薄荷汤化下。治小儿惊热
病证名。庄复严《妇科百辨》:“妇人产后吞酸者何?曰此胃中积痰滞火所致。宜七气合二陈汤。”
病名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七:“少腹胀满,引膀胱急痛名曰脉疝。”即小腹部胀满而伴有拘急疼痛的病症。宜服七疝丸。
病证名,为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下降外脱的病证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小儿患肛门脱出,多因利久肠虚冷,兼用躽气,故肛门脱出。”小儿血气未充,或因久泄久痢等,以致中气下陷,不能摄纳而致脱肛。治宜内服
①理气法之一。即行散气滞,又称利气、通气。是治疗由气滞所产生的胸腹胀闷疼痛等病症的方法。如疏郁理气、和胃理气等均属行气法。详各条。②气功术语。《抱朴子内篇》卷八释滞:“初学行气,鼻中引气而闭之,阴以心
医案著作。2卷。清·陈匊生撰于1897年。作者强调按证论治。案中重辨证、审脉和病人的体质因素。记述颇详,夹叙夹议,医理与治案结合较好。本书收入《珍本医书集成》中。
见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即八痢。见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方。青皮、桑白皮、葳蕤各一两,大黄、玄参、栀子、青盐(后入)各五钱,竹叶一握。水煎去滓,微热淋洗患眼。治眼白睛肿起,赤碜痛痒。
病证名。即经间期出血。详该条。
见《埤雅》。即艾叶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