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山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橘核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类经图翼》。位于头部中线,当前、后发际连线的中点处;或于百会穴后1寸取穴。主治中风,头痛,眩晕,癫痫等。沿皮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1~3壮;或艾条灸3~5分钟。
见《本草述》。为乌蔹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。为蘘荷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晋代医生。生平欠详。
经穴名。出《医学入门》。即筋缩。见该条。
小儿病理特点之一。小儿肺娇胃弱,最易从口鼻感受病邪而患时行热病。故清·叶天士《幼科要略》提出“六气之邪,皆从火化;饮食停留,郁蒸化热;惊恐内迫,五志动极皆阳”之说,以论证小儿“所患热病最多”。由于小儿
【介绍】:见孔以立条。
指以动物的内脏组织为药,治疗人体同名脏腑的病患。参见脏器疗法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