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谷孙,江苏江阴人,长于诊治温热证,为一时名医,编撰有《温热逢源》、《柳选四家医案》等书,流传较广。
见颅囟经条。
书名。《沈氏尊生书》中的一种。6卷。清·沈金鳌撰于1774年。作者取玉尺所刻分寸“坚久不磨”可以作为标准,故题名“玉尺”。卷1求嗣、月经;卷2胎前;卷3临产、小产;卷4产后;卷5崩漏、带下;卷6妇人杂
【介绍】:见董炳条。
指正气虚兼寒(多以内寒为主)的证候。主要表现为面黄少华、食欲不振、口泛清涎、形寒怕冷、脘腹胀痛、得热则舒、妇女带下清稀、腰背痠重、小便清长、大便稀薄,舌淡苔白,脉沉迟缓弱。治当以温阳补虚为主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薯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补阴。又称育阴、养阴、益阴。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。常用方如六味地黄丸、左归丸、大补阴丸等;常用药如天门冬、麦门冬、石斛、沙参、玉竹、龟板、鳖甲、旱莲草、女贞子等。参见补阴条。
眼科治疗器械。《眼科菁华录》:“骨针长四寸,全白骨或象牙造成,头尖圆,尾团圆,点眼药用之。”(见图102)。图102
医案著作。许履和等整理。本书收载评选静香楼医案2卷、评选继志堂医案2卷、评选环溪草堂医案3卷、评选爱庐医案24条。每部医案分列门类,每门有验案数则,每案先录医案原文,后依次为柳宝诒选评、邓养初和孙梓文
病名。伤风有热象者。《赤水玄珠》卷一:“热伤风,咳嗽喉疼、面热,此素有痰火郁热在内,热极生风或为风寒所束不得发越。此热为本,寒为标。治宜清热散寒。经云,火郁则发之。又曰,风寒外束者可发,二陈汤加桔梗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