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。即人迎,见该条。
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。
病名。一作痨瘵。又名传尸劳、劳极、尸注、殗殜、鬼注。指痨病有传染性者。《济生方·劳瘵》:“夫劳瘵一证,为人之大患,凡受此病者,传变不一,积年染疰,甚至灭门。”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劳瘵叙论》:“大略令人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“腹中痛在脐旁,名曰盘疝。”多由感寒气滞所致。治宜散寒理气,用芍药甘草汤加肉桂、香附。
证名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亦作圊血。详圊血、便血条。也指下清鲜纯血。《医学纲目》卷十七:“如下清血色鲜者,肠风也;血浊而色黯者,藏毒也。”参见肠风条。
炼丹用的五种药物。见《抱朴子内篇·金丹》。五石为:丹砂,雄黄,白,曾青,慈石。
【生卒】:583~669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字懋功。曹州离狐(今山东曹县)人。以医名,本姓徐,因避讳改名李勣。唐太宗、高宗时身居要职。657年曾与许孝宗、孔志约等参与并领导《新修本草》的编写和颁行工作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苏木,详该条。
书名。8卷。清·戴葆元撰。刊于1887年。此书系据《本草纲目》、《本草备要》二书内容予以增删而成。共载药1208种。编例仿《本草纲目》之十六部,各药以大字述其性味功治,小字列举附方,可谓《本草纲目》之
病名。出《肘后方》卷五。又名多骨疽、朽骨疽。《外科精义》卷上:“夫附骨疽者,以其毒气深沉,附着于骨也。”本病可发于全身骨骼。初起多见寒热往来,病处多漫肿无头,皮色不变,继则筋骨疼痛如锥刺,甚至肢体伸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