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卷上:“耳沁,寒热交作,焮肿疼痛非常。”指聤耳之急性者。详聤耳条。小儿耳内肿痛之症。多由内有风热,复有水入耳所致。症见寒热交作,大哭不已,睡中惊啼,察其耳窍,焮红而肿。治
针刺麻醉法之一。是在面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麻醉法。即按针麻要求在面针刺激点上针刺以进行手术。临床上可根据手术部位选取相应的刺激点,如股骨颈三刃钉内固定术可选取股点,胃切除术可选取胃点等;并
即七宝散第一方,见七宝散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土贝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灸治疗法则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指正气虚弱,体质较差者,用补的手法治疗。详针刺补泻法。此原则亦用于方药治疗。
病证名。眼睑频繁的剳动。又名眼睫连劄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凡病或新或久,皆引肝风,风动而上于目,目属肝,风入于目,上下左右如风吹,不轻不重,儿不能任,故目连剳也。”治宜清肝祛风,用柴胡清肝散。如目剳面
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七方。即走马汤,见该条。
藏医学著作。清·蒙古族医家罗桑却佩著。全书121章。首先叙述风胆痰(即隆赤巴培根)三种因素的生理及病理。次述脉诊及尿诊,随后较详细地逐病叙述临床各科病症的病因、病理、症状、治疗。末叙药物、方剂、剂型以
【介绍】:见陆贽条。
见琼瑶神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