厥证之一。指因阳衰阴盛所致四肢逆冷的病证。一名冷厥、阴厥。《素问·厥论》:“阳气衰于下,则为寒厥。”《药症宜忌》:“阴厥即寒厥。其证四肢厥逆,身冷面青;踡卧,手指爪青黯,腹痛,大便溏,或完谷不化,小便
病证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卷二十六。由心火上炎,致舌破裂疼痛,口干燥,脉数有力。治宜清心泻火,用黄连解毒汤、导赤散等加减。由阴津耗伤致口燥咽干,舌裂声嘶。治宜养阴润燥,可选用甘露饮、养阴清肺汤或六
病证名。《颅囟经》:“初生小儿一月内,乳利如血,是母胸有滞热所作也。”治宜清除滞热,用荷叶蒂、黄连煎服。
病名。多由痘疮毒火郁积不散,致邪毒上攻于喉所致。症见咽喉干涩疼痛,甚则肿胀溃烂,汤水难入,呼吸不利(《病源辞典》)。治宜解毒消肿,清热利咽。方可选用粘子解毒汤。银翘散等加减。
《原机启微》卷下方。黄连(童便浸一宿)一两,铅丹三两,当归二钱,麝香、乳香各五分,乌贼骨、轻粉、硇砂、白丁香各一钱,冰片少许,炉甘石(用黄连一两放水中,烧炉甘石通红,淬七次)六两。为末,先用白蜜七两,
病证名。亦作玉粒分精。《证治准绳。杂病》:“此证或生于睥,或生于气轮。生于气轮者,金火亢承之证,燥热为重;生于睥者,湿热为重,由土之燥滞。其形圆小而颗坚,色淡黄或白肉色。当辨其所生部份而治之,故曰玉粒
舌体枯瘦,中色黑无苔。多因伤寒发汗太过,津枯血燥所致,可用炙甘草汤加减滋养阴血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①专门治疗骨、关节、软组织及内脏损伤的一门医学分科。元代官方医学增设了“正骨兼金镞科”所以《世医得效方》在卷十八有“正骨兼金镞科”一栏。《医宗金鉴》卷九十:“今之正骨科,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。”②指尺骨
舌诊著作。1卷。清末刘恒瑞撰。本书论述舌苔原理、看舌八法,在病理舌苔中着重阐析黄、白、黑苔,内容比较简要。初刊于《医学扶轮报》,解放后与《临床验舌法》合刊出版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宋代医家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名医徐道度之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