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①(zú)。①尽、终、全,引伸为终究。《灵枢·邪客》:“愿卒闻之。”《千金要方》:“莫不以养小为大,若无于小,卒不成大。”②人死亡,称卒。③众多。②音促(cù)。①同猝。急、暴、突然。《素问·刺热论》:“卒心痛。”②急速、匆促,引伸为轻率、冒失。《素问·征四失论》:“卒持寸口。”③音翠(cuì)。通焠(淬)。烧灼。即淬刺,就是火针法。《灵枢·四时气》:“卒取其三里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霉酱色苔舌

    霉,灰黑色。酱,黄赤色。舌生黄赤兼黑苔,似沉香色,属里实热证。可因内蕴湿热、夹有宿食,或瘀血气滞,或湿热夹痰所致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清热开窍

    开窍法之一。又称清心开窍。是治疗温热病神识昏迷的方法。此法多以芳香开窍药与清热药同用。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、胡言乱语、烦躁不安、唇焦齿燥、四肢抽搐,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,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。

  • 小儿浮肿

    病证名,又名小儿肿病。是指体内水液潴留,泛溢皮肤,引起头面目窠、四肢腹部以及全身浮肿的病证。《儒门事亲》:“小儿通身浮肿,是水气肿也。”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肾炎,肾病综合症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肿

  • 胎元

    ①胎的别称。②指母体中培育胎儿生长发育的元气。如胎元不足,可致早产、小产等症。③指胎盘。《证治准绳·胎元散方》:“用胎元一具,焙干为末,加麝香小许,治痘疮气血俱虚不起发。”

  • 白兰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白兰花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腹部的俗称。《金匮要略·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》:“此人肚中寒。”

  • 擒拿法

    推拿方法名。①泛指捏、拿一类的推拿方法。②是使咽喉肿胀疼痛剧烈的病人可以进食的一种推拿手法。又称喉科擒拿法、宽喉法。操作方法有二种:①病人正坐,医生立于一侧,将病人的一侧上肢侧平举,用与病人同侧之手的

  • 天灸

    灸法名。出《针灸资生经》。又称自灸。是以药物敷贴肌肤后,局部起泡如灸疱,因而得名。今称药物发泡灸。古代文献上所载天灸法较多,如毛茛灸、斑蟊灸、旱莲灸、蒜泥灸、白芥子灸等,详各该条。

  • 淋病

    性传播疾病之一。属祖国医学的膏淋范畴。多由交媾不洁,外受湿热邪毒,或过食肥甘辛热之品,积湿生热,蕴结下焦,膀胱气化不利所致。证见尿道口红肿,小便频数,短涩不利,滴沥刺痛,尿液混浊,如脂如膏,甚则排尿困

  • 枕中丹

   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作水丸。治证同。见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