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香正痛丸
即十香丸第二方,见十香丸条。
即十香丸第二方,见十香丸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百效全书》卷三。即乳痈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林彦圭条。
证名。指阳热亢盛,煎熬津液,久而肌肉消削者。《素问·皮部论》:“热多则筋弛骨消,肉烁破,毛直而败。”《素问·逆调论》:“人有四支热,逢风寒如灸如火者何也?岐伯曰:“是人者,阴气虚,阳气盛,……逢风而如
病证名。见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谵语。详该条。
①见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。为苦参实之别名。②见《饮膳正要》。为胡芦巴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779~839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,曾为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。对医学有所研究,爱好收集医方,择其验者,题于他所住的屋内帷簿和墙壁上,写满了效方、验方。
病名。又名五更泄、五更泻。指肾虚闭藏失职所致的泄泻。见《普济本事方》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:“安肾丸治肾泄腹痛无定处,似痢非痢,骨痛面黧,腰脚时冷,用七气汤送下。”《寿世保元·泄泻》:“人病泄,每至五更
病名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症见口腔之唇颊等处粘膜,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点,单个或多个不等,周围红晕,表面凹陷,局部灼痛,反复发作,饮食吞咽有碍。《医贯》卷五:“口疮上焦实热,中焦虚寒
经穴名。代号LU3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手太阴肺经。位于上臂前外侧,平腋前纹头下3寸,当肱二头肌外侧沟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布有臂外侧皮神经,肌皮神经和头静脉,肱动、静脉肌支。主治咳嗽,喘息,鼻衄,瘿
见《中药材科技》(1):34,1979。为法罗海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