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医醇賸义》卷二方。龙齿、龙骨、玄参各二钱,龟板八钱,生地黄五钱,知母、黄柏、人参各一钱,蛤粉四钱,肉桂四分,鲍鱼(切片,煎汤代水)。水煎服。治肾阴虚,虚火上炎,口燥咽干,面红目赤。
病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惊振内障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1276~1350【介绍】:元代学者。字伯原,人称清碧先生。清江(今江西清江)人。博学善文,兼通医学,隐居武夷山。顺帝时召为翰林侍制,兼国史院编修官,以病力辞不就。专心增订敖氏十二舌苔图为三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肉苁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症候名。指呼吸时有哮鸣音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咳喘息鸣。”
舌四边有白苔,舌心无苔而红的舌象。无苔部分属气津耗损,舌边周有白苔,是邪在太阳或少阳见证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当于祛邪治法中照顾气津。
即疏肝。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千金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5卷,已佚。
【介绍】:唐代眼科医生。扬州(今江苏扬州)人。与谭简同为当时眼科名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