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兑骨。见该条。
见王伯龙《养儿宝》。即差经。详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即法罗海,详该条。
即热极生风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即肥皂荚,详该条。
①病证名。又称水泄、注泄、泄注、注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四:“脾胃怯弱,水谷不分,湿饮留滞,水走肠间,禁固不能,故令人腹胀下利,有如注水之状,谓之注泄,世名水泻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九:“若肠胃虚弱
见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四。即月经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二阳结,谓之消。”二阳指阳明,阳明热盛阴伤,其症消谷善饥,饮食不荣肌肉,故称消。后世将消病分为三类。《医述·三消》:“消病有三。曰消渴,曰消中,曰消肾。”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
见六种新编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全备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