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冷厥

冷厥

厥证之一。《类证活人书·论阴阳寒热》:“冷厥者,初得病日便四肢逆冷,脉沉微而不数,足多挛,卧而恶寒,或自引衣盖覆,不饮水,或下利清谷,或清便自调,或小便数外证惺惺而静,脉虽沉实,按之迟而弱者,知其冷厥也。四逆汤理中汤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茱萸生姜汤、白通加猪胆汤,皆可选用也。”《卫生宝鉴·厥逆》:“四肢冷,身不热,恶心,踡足卧,或引衣被自覆,不渴,或下利,或大便如常,脉沉微不数,或虽沉实,按之则迟弱,此名冷厥。”参见寒厥清厥、厥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圣神散

    《伤科汇纂》卷七方。草乌、白芷、赤芍药、白芨、秋叶、枇杷叶、韭菜根各一两。为细末,蜜调敷患处。治跌打损伤,瘀血疼痛。

  • 目不能远视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。即能近怯远症,详该条。

  • 沈氏桑尖汤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三方。嫩桑枝尖五钱,汉防己三钱,当归身(酒炒)二钱,黄芪、茯苓各一钱半,威灵仙、秦艽各一钱,川芎、升麻各五分(或加人参)。水煎服。治指尖痛麻。

  • 脾气

    ①泛指脾的功能活动。②指脾的精气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脾气通于口,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。”

  • 桐油中毒

    病名。因误食桐油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症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外,还可见发热、气短、肢麻、水肿、心脏扩大、肝肾功能损害等。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。《本草纲目》卷四载有解桐油毒的药物,如甘草、干柿

  • 扇叶葵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蒲葵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湿毒带下

    病证名。多因经期、产后、胞脉正虚,湿毒秽浊之邪,乘虚内侵直伤胞脉,损伤冲任之气血,以致带脉失约,任脉不固所致。症见带下量多,色如米泔或黄绿如脓,五色杂下,气味臭秽,阴部痒痛,或有发热,腹痛,小便短赤等

  • 针麻

    即针刺麻醉。见该条。

  • 恚气

    七气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七气候》:“恚气,则积聚在心下,不可饮食。”参见七气、九气条。

  • 热嗽

    病名。指邪热犯肺或积热伤肺所致的咳嗽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九:“热嗽者,年少力壮,体气充满,将息伤热,积热所成,故致热嗽。”《圣济总录·咳嗽门》:“热嗽之状,嗽而少涎。由邪热熏于上焦,客于肺经,使津液内燥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