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血
即补血。详该条。
即补血。详该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乌药顺气汤,见该条。
心的下方,通常专指胃脘部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心下否痛。”
《伤寒总病论》卷五方。豆豉半升,葱白(连须)二两,石膏、生姜各四两,栀子仁、升麻、大青、芒硝(烊化)各一两五钱。为粗末,水煎,日分三至四次服。治阳毒所损,体热生斑,气喘引饮。
经穴别名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神门,见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阳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丛书名。清·邵登瀛撰。内容为《四时病机》、《温毒病论》、《女科歌诀》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指经漏下血夹有白色液体。参见崩漏条。
药物学著作。10卷。清·严洁、施雯、洪炜合撰。刊于1761年。本书选用《本草纲目》中的药物647种,除记明各药的主治外,详述各种不同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应用,为本书的一大特色。作者订出了药物的得、配、佐、
见《药品化义》。即延胡索,详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即竹节三七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