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假海芋

假海芋
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卜芥之别名,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来出白虫

    病证名。《竹林寺妇科秘方考》:“经水内有白虫如鸡肠,满腹疼痛。宜推虫从大便出。先用追虫丸(续随子、槟榔、牵牛子、大戟、甘遂、芫花、当门子),后用建中丸(黄芪、肉桂、甘草、白芍)。”

  • 漏下青候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指漏下经血夹有青色液体。参见经漏条。

  • 结阳

    证名。指因气血不畅而引起的四肢浮肿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结阳者,肿四支。”《宣明论方·结阳证》:“四肢肿,四肢热胜则肿,四肢者,谓诸阳之本,阳结者,故不行于阳脉,阳脉不行,故留结也。”治宜犀角汤等方

  • 丝棉皮

    见苏州医学院等《中草药手册》。为杜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骨折

    病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九。又名折骨、折伤、伤折、折疡。因外力、肌肉拉力或骨病导致。一般有截断、碎断或斜断。伤部可有瘀血、肿痛、错位、畸形、骨声、轴心叩击痛、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。如因骨本身患结核、

  • 追蚀疮疽肿法

    外科外治法之一。见《外科精义》卷上。系腐蚀疮疡恶肉的一种方法。能使疮疡毒气外泄,恶肉易去。用法:将腐蚀药物直接撒于患处。常用方剂有白降丹、红升丹、五五丹等。适用于痈疽脓成未溃,或溃而疮口小;或痔疮、瘰

  • 麻证口渴

    病证名。麻疹发热而口渴。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:“麻证原是火邪,心火内亢,肺焦胃枯,津液干涸,发热之时,未有不渴,不可以冷水与饮,只宜绿豆、或芝麻,或陈炒米煎汤饮之。”如麻疹初起即口渴、热重者,多挟温

  • 鸭脚草

    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鹅掌金星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黄连法

   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。取黄连捣碎,用水浸泡出汁,时时滴儿口中,婴儿初生,体内蕴有胎热,或值夏季气候炎热之时宜用之。有清热解毒的作用。

  • 肉色疽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三。即缓疽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