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在胸膈、胁肋、肺者,宜于临睡前服药(见清·景日昣《嵩崖尊生书》)。
流注病的一种。见《外科枢要》卷二。因脾虚气弱、湿痰内阻,复感邪毒,流溢于营卫肌肉之间所致。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九:“湿痰流注初起肿痛无头,皮色不变,久而不治,则发热作脓。”溃后脓液稀白,脓尽渐愈。治疗:
指阴茎挺直长大而不收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实则挺长,虚则暴痒。”
见《本草备要》。即土牛膝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起于脾经,食煎炒油炽等物,及饮酒太过而行房事,以致毒气不能流行,聚结喉根,若不速治,毒闭即死。”即咽喉肿痛。详该条。
出《庚辛玉册》。为瓦松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胡颓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七气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七气候》:“寒气,则呕吐恶心。”参见七气、九气条。
见《灵枢·经筋》。即季胁,见该条。
证名。指神志失常而狂乱无定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诸躁狂越,皆属于火。”参见狂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