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灵枢·五味》。指谷、肉、果、菜之适合于五脏病,如脾病宜秫米、牛肉、枣、葵;心病宜麦、羊肉、杏、薤;肾病宜大豆芽、猪肉、栗、藿;肝病宜麻、犬肉、李、韭;肺病宜黄黍、鸡肉、桃、葱。五宜的说法附会于五行
见《夷坚志》。为白芷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焦氏喉科枕秘》。多因邪热积聚,复感风邪,风邪化热,客于肺系乃致病。初起咽干微红肿,灼痛面赤,继之邪热壅盛于里,则肿痛加剧,梗塞咽喉,致饮食吞咽障碍,或声嘶,或发寒热。治宜疏风清热,解毒利咽。
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方。坎炁一条,龙齿、白芍药、白薇各三钱,珍珠母、牡蛎各六钱,生地黄、磁朱丸(包煎)各四钱。先用熟地黄八钱,切丝,开水泡取清汁,代水煎药服。治右脉浮大而虚,左脉细数而濡,心悸舌绛,气喘
指胆。见《千金要方·胆府脉证第一》。即中精之腑。详该条。
儿科专著,2卷,明·万全(密斋)撰于16世纪中叶。又名《幼科指南秘传方》、《幼科指南家传秘方》。首列指南赋、儆心赋等,并论儿科诊法,次列儿科疾病26种之证治,末附祖传方剂13首,反映出万氏独具心得。现
病证名。指因胃虚或命门火衰所致的呕吐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凡胃虚作呕者,其证不一,当知所辨。若胃脘不胀者,非实邪也;胸膈不痛者,非气逆也;内无热燥者,非火证也;外无寒热者,非表邪也。无食无火而忽为
【介绍】:见刘均美条。
【介绍】:见严景条。
指肾为邪气所壅滞,出现水肿的病证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肾满,……皆实,即为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