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南北朝初期医生。精于小儿科。系精于儿科之苏姓家族总称,其具体名字均失传。
挛证之一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详挛条。
病名。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十二“妊娠恶阻病,产宝谓之子病。”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亦称气随血脱。由于出血过多,气失依附,导致阳气虚脱。出现面色苍白、四肢厥冷、大汗淋漓,脉微欲绝等症。相当于出血性休克,治疗应根据血脱先益气的原则,急宜补气以固脱。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猪苓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指鬾病兼有发热,大便黄而恶臭者。治法见大便恶臭条。
眼科病证。出《神农本草经》卷二。眼生膜障,其血丝色淡而稀疏者,称白膜。
综合性医书。2卷。清·韩永璋撰于1906年。本书摘编作者临证医案、师授家传治验及研究古医书心得。上卷有内、妇、儿科数十条医案;下卷医论、集方、汤头歌括。对伤寒病证的辨析,以及伤寒、温病治疗要领,有简要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蒺藜散,见该条。
主六气之第一气。出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。为厥阴风木之气,主春分前60日又87.5刻。亦即由大寒至春分,其中包括立春、雨水、惊蛰三个节气。参主气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