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郭坦条。
五噎之一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否噎病诸候》。多见于思虑过多者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六:“思噎者,心悸动,喜忘,目视,此皆忧恚嗔怒,寒气上入胸膈所致也。”参见五噎、噎条。
节,谓一定的度数。古人以甲子纪天度,六十日甲子一周而为一节。又从六节以度三阴三阳及六气之变化以至人之六腑等。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:“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。”
书名。1卷。约公元九世纪以后著作,撰人佚名。内容记载人体寄生虫名称、形态、图形及治疗方药,但杂有浓厚的道家迷信色彩,有些图像富有想象力。后收入《夷门广牍》中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瓜子金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独脚乌桕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眼眶上缘额骨作痛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四。又名眉框痛、眼框骨痛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眉棱骨痛》:“眉棱骨痛,风痰湿火,俱有病也。……有由风痰,眉骨痛连于目,不可开,昼静夜剧者,宜芎辛导痰汤;有由痰火,
病证名。见《幼幼集成》。多因脾气虚寒,伤于冷食所致。其症面色或青或白,冷甚者,面色暗淡,唇口爪甲皆青,为脾气虚寒之极。治宜温脾散寒。轻证用当归散(当归、肉桂、人参、炙甘草、木香);重证用烧脾散(炮姜、
人体部位名。又作颠,指头顶部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膀胱足太阳之脉……上额,交巅。”
针刺麻醉法之一。是在手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法,即按针麻要求在手针刺激点上针刺,以进行各种手术。临床上根据手术部位选取相应刺激点,并辅以体针穴位,如头颈部手术取咽喉点、颈项点透咳喘点、合谷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