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象之一。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间歇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代……止有常数,不能自还,良久乃动。”主脏气衰弱。多见于心脏疾患、惊恐、跌打重证。个别孕妇接近分娩时亦可出现。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八。又名手丫支、手背丫、手丫毒、丫痈、鸦叉、手丫疔、丫指毒。包括了手背丫及掌心丫。即五指丫处、结毒焮肿,除虎口外,皆同手丫发。证治同手发背条。
书名。3卷(即《医宗金鉴》卷36~38)。清·吴谦等编撰。作者鉴于《伤寒论》原著辞义深奥,条目繁多,为了帮助读者理解,使能触类旁通,遂将总论内容、六经辨证,及伤寒常见病证,类伤寒、瘟疫、温病等,“撮其
见《辨证施治》。羌活9~15克,蒲公英、板蓝根各15~30克。水煎服。功能辛凉解表。治感冒风热,咽喉肿痛。
病名。出明·岳甫嘉《妙一斋医学正印·种子篇》。①指胎气上逆。②指孕后火动胎元而喘。
【介绍】:见孙一奎条。
中国著名的寺院。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北少室山北麓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(公元495年)始建,隋文帝时(公元589~604年间)改名陟岵寺。唐改复原名。据清乾隆所修《一统志》称,印度迦佛佗禅师于隋时来中国,
《外台秘要》卷六引《延年》方。前胡、大黄、炙枳实各七分,桂心、干姜、吴茱萸各五分,茯苓四分,芍药六分,炙厚朴、陈皮各十分,杏仁七十枚。为末,蜜和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七丸,服后稍停饮酒任性,以气宣下泄为度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八:“腑脏有热,气乘于肝,冲发于目,热气结聚,故睛上生皰疮也。”类今之疱疹性眼炎。
病证名。指血行凝滞所致的腹痛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血滞腹痛之症,不作胀,不饱满,饮水作呃,遇夜更痛,痛于一处,定而不移,服行气消化之药不应,以热物熨之稍减,此血滞停瘀之症也。”多因七情郁结或饮食不节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