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三。即一粒金丹第一方。见一粒金丹条。
即小儿食指三关的脉纹。出《古今医鉴》。要知虎口气脉纹,倒指看纹分五色。黄红安乐五脏和,红紫依稀有损益。紫青伤食多虚烦,青黑纹时证候逆。参见小儿指纹条。
鬲,同膈。横膈膜上胸腔部。《素问·刺热论》:“颊上者,鬲上也。”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岗梅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摘元方》。为茄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白狼毒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玉簪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1324~1461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明仲。江苏昆山人。世医出身,读各家医书,专长小儿科,曾任荆府、梁府、楚府良医等职。编有《保婴集》,已佚。
平素湿重患者的古称。多指身黄发热、胸满身疼、小便不利等症。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治》:“湿家之为病,一身尽疼(一云疼烦),发热,身色如熏黄也。”“湿家,其人但头汗出,背强,欲得被覆向火。若下之早则哕
指肾受邪热所致的病证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肾热病者,先腰痛痠,苦渴数饮,身热,热争则项痛而强,寒且痠,足下热,不欲言。”